至于市场上普遍推出的,付更多钱,或分享给更多好友,就能实现更高抢票成功率的功能,上述工程师认为,这种成功率的区分可能取决于,调整刷票时间间隔的长短,而更省事的做法是通过支付费用的多少来区分优先级。另一位所在公司提供抢票功能的业内人士,表示认同后一种说法。
也就是说,使用抢票软件相当于利用大数据和科技,用机器人代替消费者抢票;支付“加速包”之类的费用多少,则决定了同一批票的分配优先权高低;转发、分享则是消费者与抢票软件之间的资源置换,帮助抢票软件营销推广。
为更大机率够得春节回家的车票,消费者将多支付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在各个渠道抢票,抢票收费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吗?
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青春对界面新闻评价称,伴随科技进步,市场上抢票软件兴起,属于合法的市场行为。
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认为,抢票收费不同于黄牛,并不违法。他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采访时表示,电子商务购票平台本质上是代理服务,收取居间代理费用,这部分费用不属于票的溢价,而是增值服务部分,消费者委托平台购票,有充分知情权;而传统“黄牛党”则往往是虚构购票方式,冒用他人身份买票,然后高价卖出谋取暴利。
即便如此,春运期间抢票也有需要注意的风险,比如默认搭售商品和信息泄露。
在广州工作的黄女士向界面新闻爆料称,自己在去哪儿网上购买的,1月21日广州东至上海的火车,最后信用卡显示的扣款记录,比实际支付订单时页面显示的价格,多出了60元。黄女士向客服询问原因,对方回复称:经核实,黄女士的订单默认搭售了抢票加速包,但用户在购票时有信息提示,去哪儿网之后会对默认搭售进行整改,并退回了60元款项。黄女士却告诉界面新闻,记得自己“特意取消了加速抢票”。携程公关方面回应,其网站已经对单纯购票和打包其他产品购票的渠道做了区分。
北京网站制作,小程序开发,商城网站建设
春运购票期间,不少媒体都报道了购票平台存在一定程度默认搭售的行为。中新经纬报道,第三方购票平台提供的“抢票加速”服务,多数为默认勾选选项,而在去哪儿网、途牛、驴妈妈页面上,出售火车票时分别存在默认勾选意外险、酒店优惠券等行为。而在今年1月8日,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已明确提出进一步限制搭售购票等服务行为。
此外,消费者还需注意信息泄露风险,尽量去正规抢票渠道购票,警惕从各种网站下载“抢票软件”。据报道,如果消费者将其12306网站用户名、密码透露给代购方,就会有信息泄露风险,引来诈骗者,一些网络“黄牛”也存在囤积消费者信息,或者伪造火车票票面信息的行为。